中年危機其實不存在

之前和傳崙老師聊到我們現在的生活形態,真的是回不去上班打卡的那種情況了,但後來我又想:即便真的要回去上班,有公司會要我們嗎?
 
在我還是證券業主管的時候,每天都要看50封以上的求職信,只要年紀大於40歲的,我在內心都會有一種刻版印象就是:
都40了還要在104上面找工作,這個人的工作能力可能有問題。
接著再看看履歷表,會發現有的人不是工作中斷很長一段時間(有各種原因),就是每段工作的時間都不會超過三年,呈現一個滾石不生苔的狀態。
所以我第一刷就會先刷掉超過40歲的人,第二刷再刷掉超過35歲的人。
後來我發現,35歲以上的職場人士可以分成三種:
1.薪水很少,工作時間很長,很怕失業要出去找工作時會遇到阻礙的焦慮一族。
2.直接華麗轉身離開,自己去創業做小生意,做一些對職場依存度較低的工作。
3.超前佈署,從30歲就開始培養自己往管理職去發展。
但事實上大家到了35歲都會開始感到焦慮,因為我也是,當我看到整體金融業呈現一個很詭異的狀態,並且我頂頭上司的生活,也不是未來我想過的生活的時候,我非常焦慮。
進公司每天在表揚的是手續費收入創新高的業務員,同事之間大家攀比的是誰背的包包比較貴,穿的鞋子衣服是哪家高級名牌貨,最近又去哪裡旅遊等等,但從來沒有人在討論客戶的資產是不是有增長。
主管每天逼下屬交業績,自己也一身病,每個人壓力都很大。
後來我發現,我所在的行業跟工作的內容,有很高程度的標準化,意思就是,標準化的程度越高,是不是由我來做,根本沒有差。
 
後來我運用了下面三點,來破這個局:
 
1.和焦慮正面交手
人有一種很厲害的能力就是把自己嚇死,而且會無限放大恐懼。而最好的引導大腦的方法就是,讓大腦感受到:我是可以解決好這一切的。
所以當你對未來感到焦慮的時候,可以想一下,我可以做些什麼,來降低它對我的衝擊?
做”有用的事情”,而不是停留在現狀。記住:你是人,不是樹,是可以移動的,不要停在現狀不動。
 
2.做好財務規劃,讓自己有底氣
說穿了,很多焦慮的原因來自於金錢。
為什麼不敢換工作? 說穿了還是怕被淘汰,然後沒了收入。例如我一直說的,要存下三到六個月的應急準備金,就是讓你重啟自己的職業生涯,華麗轉身用的。
更有底氣的,是有足夠的被動收入,你可以更從容的做選擇。
人到了中年,能讓你有底氣的,就只有你自己。
 
3.Always Stay Open.
永遠保持開放的心態。這是最近追的一部美劇"後翼棄兵”裡面所提到的一句話。提醒自己,不僅是保持縱向,深度的精進,還要保持橫向的好奇心。
習慣的接受不確定性,那也就能習慣性的應對挑戰,就能做個有趣的人。
 
邀請不是只想當金融商品銷售機器人的你一起加入90天顧問養成計畫
 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