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出你想要的樣子

2021啟動,我準備開啟我的第九個五年計劃,但其實,我做五年計劃的習慣,是36歲離開金融業那年才開始的。因為我離開職場自行創業後,才從一個員工思維轉變成老闆思維的人。
而所謂老闆思維,說穿了其實就是要有戰略性思維。
 
這兩個月,我跟我的團隊,跟很多來申請財務一對一諮詢的同學聊完天之後,發現普遍有一個現象,大家在理財上,或者甚至是自己的人生,都缺乏戰略性思維。
 
有些人學完ETF理財挑戰營的課之後,還是不知道自己的股債配置怎麼抓,遲遲無法進場。因為這位同學,根本不知道自己整體的投資戰略,沒有清楚自己完整的財務藍圖,只從單一的角度去切入,永遠找不到答案。
 
還有人一直想要增加被動收入,尋尋覓覓,找遍市場上所有的工具,上了很多課,最後發現,都是拿自己的真金白銀在胡亂測試,並沒有一套完整的系統,來讓自己的財富慢慢增長。
今年有很多存金融股的同學也發現,很多金融股在大盤履創新高的同時,反而在下跌,還出現了金融股股利,有可能會限縮的議題。
 
也有同學聽了銀行理財經理的建議,把房子拿去增加貸款,然後購買並不適合自己的金融商品,後來發現,結果都不如預期。
 
你會發現,上述的這些情況,大多落入了”術”的迷思,以為找到一個工具,就可以每年有穩定多少多少的收入,或者,我只要很會選股,就能高枕無憂。但這些工具,只是假議題。
完全看不到戰略,戰術倒是看到一堆。
 
這如同打仗的時候,今天用槍,明天改用刀,後天聽人家說砲彈好用,或者是要停賣了,又趕快改用砲彈。
 
如果是這樣,這場仗還怎麼打? 你覺得有機會贏嗎?
 
我常在分享的財務規劃,做的就是你的個人理財投資戰略。
我看到一句超級殘酷的話:
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,來掩飾戰略上的懶惰。沒有願景跟目標管理,其實你連勤奮都談不上。
嘖嘖嘖,有夠血淋淋的。
 
但老實說,我也是自己創業了之後,透過學習,加入不同的人脈圈,才開啟了我的新思維。
在你個人的投資理財上要做有戰略思維,需要具備三個要件:
 
1. 個人化
這世界上沒有一套標準的SOP,套用在所有人身上會產出一模一樣的結果,網路上的理財投資文章,課程等等,大多著重在"術”的層面,當然也會教基本的邏輯跟框架。
但後來我發現,在這些基礎原則之下,還會需要視個人的財務需求,跟對金錢價值觀等想法,而有所改變跟調整。
所以你需要一份專屬於自己的財富導航地圖。
 
2.簡單化
真正簡單的事,反而大家不愛堅持做。
但我在菁羚讀書會,讀了這麼多理財書之後發現,真正會賺錢,而且可以長期滾雪球的方法,其實很簡單,也很單純,只要你長期堅持去做。
 
3.社群化
你的圈子很重要,你身邊的人的思維,會影響你。
有這麼一句話,你身邊最常交往的五個人,加起來收入的平均值,就是你的收入。
所以加入厲害的人的圈子,在裡面找到自己的盟友,一起互利共贏,是很重要的。
 
2021活出你想要的樣子,成為受人尊重的財務顧問
 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