還記得,在一次學習網路行銷的線上研討會中,我的老師建議大家,不要讓自己的生活水準下降。
很多人覺得詫異,而實際上,當你的錢不夠花的時候,你會把焦點放在如何省更多錢,會讓你自己養成限制性的信念,而且你還會不斷告訴自己,錢快不夠用了!!!怎麼辦?並且會陷入焦慮和恐懼。
我有一個朋友(MELVIN),是一名開迷你倉租賃的老闆 。
他也曾經在自己的創業研討會上,分享過他的經歷,他剛開始創業時,發現營收不如預期,結果第一個想到的,就是節省開支,像燈和空調,都是等有人來參觀,才打開。
整個店看上去黑漆漆的,營業員也因此有成交壓力,這些在無形中,也讓參觀的客戶產生了壓力,最終的結果是,成交率很快下降,更慘的是,後面參觀的人,越來越少。
試想一下,一家店整個黑燈瞎火,弄得像個鬼屋,進去之後,老闆或接待的人臉色又很難看,這樣的店,你想去嗎?
結果當時有一個股東跟他說,絕對不能這樣下去。
因為,越是擔心支出,營業額會越少,根本就賺不到錢。
於是,他算了一下,公司帳上的錢,差不多還夠支撐三個月的,他想再拼一下,實在不行就關門不幹了。
在之後的三個月裡,他做了很多調整,光是"把燈打開"這一個動作,加上跟客戶做介紹的時候,用分享和提供幫助的心態,結果營業額,居然開始突飛猛進。
當然,這並不是要你什麼都不管不顧,一味的亂花錢,或者單純就是想花就花,而是需要把你的心態調整為擴張、積極的心態。
如果錢不夠用,那你應該思考,如何才能賺到更多的錢?而不是一味的擔心焦慮。
那麼面對當下,這個貨幣天天都在貶值的社會,你想要保有一定的生活水準,要如何做到呢?
假設在200年前的美國,你有100美元,投資不同類別的資產,會有什麼差異呢?
如果你就是老老實實把它在枕頭底下,200年後,由於通貨膨脹,你將僅剩下5美元的購買力。
如果你買了債券、國庫券或黃金,這100美元分別會變成15萬美元,2.8萬美元,321美元。
而如果你買了股票,200年後,你會擁有將近一億美元。
200年後的現在,投資的品類多到爆炸,新的商品,為了適應世界的變化,在不斷的推陳出新,而你跟上了嗎? 會不會覺得眼花繚亂,不知如何是好?
但有很多人,忘記問一個問題。能夠選到好的商品,就可以做好投資嗎?
而做好了投資這1件事情,你的財務目標,理想生活就能夠達成嗎?
這就是為何,我會從證券業離開,轉而進入財務建築師領域的原因,因為我始終覺得金融業,本該是幫助人們實現更好的生活,但傳統金融業一直在做的事情,卻是各種向人們推銷商品。
也因為這樣,人們就一直停留的比對商品的層面,卻無法看到自己的財務全貌,財富地圖。
金融從業人員的你,是否也想要跳脫逼業績的循環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