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 年 3 月

疫情後,職場人如何對抗失業風險?4要素盤點工作!

嗨,我是財務建築師顏菁羚Lidia。今天中午實在太想出門蹓躂了,於是我和老公去了他到現在還沒吃過的海底撈。結果,居然不用排隊,但是進到用餐區之後發現,人還是很多,幾乎六成滿耶!

替我們桌邊服務的小姐說:「已經少一半以上的客戶了,平常這個時候來沒有先訂位是不會有位置的。假日更不用說了,根本訂不到位置,現在卻很好訂。」

這讓我感嘆起,這次的疫情,在全球史無前例的擴散開來,影響的層面跟程度,是過去的歷史未曾發生過的。

還記得之前有場線上研討會開始之前,主講人提到他經營的迷你倉一些電商客戶都把公司收掉不做了,少數人的生意沒有差異,包括百貨公司櫃姐、飯店的櫃檯小姐、旅遊業者,首當其衝,但大多數人是有受到影響的。

因為他公司最近在徵人,來應徵的大多是這些領域的人。連我認識的金融從業人員的朋友,也因為客戶的下單減少,大喊吃不消。

我就在想,如果連平常收入不錯、業績穩定的金融人員,都會遇到這樣的風險,有沒有什麼樣的工作,可以讓自己永不失業?這時,希望大家都檢查一下,你的工作是否有這些特徵呢?

1. 你對工作,擁有充分的掌控權嗎?

在一般的企業,你不但要無止盡的爭取客戶和業績,甚至還得要懂一點辦公室政治,或者景氣不好,減薪或無薪假的決定權,也不在於你。如果你對工作擁有充分掌控權,你只要確保自己能服務好「足夠」的客戶數量就可以了,甚至可以在不開心不愉快時,把門一鎖就下班了。

再加上年紀的問題。很多時候,年紀會讓我們面臨被裁員或排擠的風險。並不是說年齡大就沒有用,很多時候,到了四、五十歲,你對工作有點想法,卻又很難在崗位上有太多伸展,真的滿無奈的。比起那些剛出社會,年輕又不囉唆的肝,我們這些四十以上的人,真的是給它又貴又難用,意見又很多,就是個很難管的刁民(好啦,這在說我自己XD)

2.個人和公司比,沒有資源可使用,隨時都在風險中

一般來說,個人的風險,就是生殺大權都在公司手上,沒有其他資源可以運用。與「公司」這樣的機制不同。如果你有一個「公司」,會比「個人」抗風險能力更強,因為,法人可以取得較好的創業資源,比方說貸款,或者申請補助等在市場上要資源的方法,也可以運用很多種槓桿。

公司有很多的手段,可以抵禦風險的來臨,例如減薪,裁員,甚至是經營不善直接宣告破產,很多公司之後,依然能東山再起。

3.你的工作需求多,不受年齡限制,可永續經營嗎?

人的體力,大多會隨著年齡而下降,也會影響部分工作能力。比方說我的軟體工程師朋友,就提到他在年輕時寫程式的速度,比現在快多了,還好管理能力增強,當上了主管,以管理職為主。

所以啊,比起某些每況愈下的職位,有些工作是越老越吃香的,例如心理諮商師、教育培訓師、財務建築師等,很多領域都有這樣的特性。那麼,你的工作不會受到年齡或需求限制,能夠達到這樣依存嗎?

4.你的工作不怕競爭,且有定價權

你的單位時間售價,是由你自己定價,所以如果有這樣的終身職業,就像你自己開一家「人生有限公司」一樣。你必須把自己的人生,當作一家公司來經營,然後用商業營運跟企業管理的方法,來發展你自己,最後找到自己的終身職業並且將它產業化。

如果你看過《富爸爸,窮爸爸》這本書,一定會知道那從雇員、小老闆、企業主到投資者的四個象限,而我發現,在這個年代,人人最終都會走向企業主B或者是投資人I象限,這也是為什麼投資理財的書籍,在市場上永遠有需求的原因了。

你必須學習開始做「複」業,把你的業餘時間做跟主業結合的事,才能增加時間的複利效應。累積起來,你才會發現,做自己的事業,不僅能避免最大的風險,而且才有機會享受自由人生!

所以,我可以怎麼做呢?

我懂,很多金融從業人員心中都會這樣想:「為什麼自己花大量時間進修學習,社會觀感和地位還是不高,永遠被看成是『業務』?」

「為什麼不能像醫師律師,這些專業人士一樣受人尊重呢?」

「有沒有其他模式例如線上經營,能打破無法跟客戶約訪的困境,再次讓業績成長甚至擴張?」

很顯然被公司逼著去達成業績,不斷傳送訊息與打電話,希望客戶能與你見面,不停打擾且

反覆推銷不適合的產品給客戶 ,只會是一個貶低自己專業的死亡螺旋

那有什麼突破口呢?這個答案是有的。

在國外有一個不一樣的新型成長模式:線上獨立財務顧問

「獨立財務顧問」不以推銷金融商品為前,只專注在幫客戶規劃財務藍圖,收取顧問費,完全站在中立角度從客戶立場出發,幫助客戶資產成長,協助他們達成內心渴望的財務目標!

更酷的是,這不但能實際運用在實體見面約訪,同時還能在線上遠端成交客戶!

這時你可能會問:「在華人市場有這樣的需求,甚至有人因此成功嗎?」

很開心的是,這個答案是肯定的!

我們「綠點財務建築學苑」已經用和國外同樣模式,替上千位客戶做過諮詢服務,不但在台灣成功,甚至成功在大陸市場扎根。我們長期訓練台灣公勝保險經紀公司團隊,在去年疫情影響下,財務顧問業績反而比前年成長150%!

更棒的是,當你專注在協助客戶達成他的理想生活,除了收取顧問諮詢費,即使你不推銷,但因為客戶的信任,後面的金融工具自然照單全收,一樣可以榮登MDRT與IDA!

你將不再是一個人肉產品說明書,一個可有可無的銷售機器人。如何參加未來新模式,讓你不賣金融商品,也能找回自己的專業主導權?現在就加入我們:https://lihi1.com/0jTP2

那些提早退休的人都做了什麼?財務規劃的五大重點

嗨,我是財務建築師顏菁羚。前幾天疫苗的消息一出,美股大漲,而且漲的都是這波相對漲幅比較少的傳統股,當大陸對於科技龍頭,例如騰訊、螞蟻等監管消息一出,市場波動又變大了。

你會發現市場永遠就是紅蘿蔔蹲完白蘿蔔蹲,這個漲完那個漲,這個跌完那個跌,大家來輪動,而且沒有一定的規律。

就如同我最近在「菁羚讀書會」讀《不可撼動的財務自由》這本書所提到的:

最大的危險,是退出市場

最偉大的商業戰略家 Tony Robbins

要預測(猜)漲跌太難了猜不準,那就找到一種不用猜的方法,整顆地球買起來,全球股加全球債,怎樣輪動,都離不開地球吧?

難不成還會輪動到冥王星去?

但你要能把錢長期的放在市場裡讓它慢慢長大,還有一個超級重要的前提,就是自己的現金流要管理好。

當然,我們還有其他該從大局來看的點。

看橋水基金創辦人達利歐的作法

最近又在重溫《原則》這本書,沒辦法,Tony Robbins一直提到瑞達利歐,我發現作者給的五步驟實現人生願望,用在個人財務管理上也適用:

1.要有明確的目標

排列出重要性順序,把最重要的目標完成到極致,將做成這個目標的整套方法,再去實現下一個目標,會更有效率,因為很多事情都是一通百通的。

2.找出問題,並且不要容忍問題

當我們承認自己的問題時,才能不焦慮,因為承認問題而不是投降的時候,才有機會去克服問題。

3.診斷問題,找出問題的根源

找出問題背後的根本原因,有負債的人現在的負債看起來是問題,但造成負債背後的原因才是最重要的。

就如同現在胃痛的要死的人,胃痛是症狀,吃胃藥可能可以暫時緩解,但是但平常吃太辣跟暴飲暴食才是真正的原因。吃止痛藥打消炎針,把胃痛的「症狀」消除了,不代表造成胃痛的原因被消除了。但是症狀需要誰幫你看出來呢?除了自己日積月累的試錯和調整策略之外,你也可以找尋專家協助。

4.規劃方案

確認自己所處的位置在哪裡?接下來要去哪裡?然後要怎麼去?(這個通常自己規劃不出來,需要專家協助。)

5.堅定的從頭到尾執行方案

規劃做得再好,沒有執行是一點鳥用都沒有的。有些人沉迷於規劃,但不執行。這也是你需要一位財務建築師陪伴你的原因,有人指導,有人監督,年度檢視,才能確保有在正確的路上前進。

再談一談月初的一個財務規劃個案,是我這幾年來做到的儲蓄率第一名的小資女,她的儲蓄率高達70%,我的老天鵝~我發現好多人賺的比她多太多,但存的也沒她多。這樣的小資女,依然知道把錢花在刀口上,直接找我來幫她做財務規劃,看看自己的財務管理還可以怎麼做會更好。

規劃後,來看看她的回饋

——我是小資女心得分隔線————

【我得有明確的目標】

●期許:我會很期待明年的年度總檢視,但我期許自己過程中可以再多增加理財的知識,明年檢視一次之後,就能靠自己維持一個好的理財狀態。

●符合,50歲能退休,已經比我爸媽早了

●執行意願:70%,保險與資產配置我仍要再做些功課!

【我得找出問題,並且不要容忍問題】

很感謝老師們以及報告中給予我在儲蓄、記帳、以及存錢用途的肯定;我也對於家人幫我買保險感到非常感激。

現在看到今年年初替自己設要去理財的目標,本來覺得是沒什麼希望達到了,感覺好像自己讀了很多資訊,但都不敢具體行動,覺得今年應該還是全部放活存吧…。

但諮詢後自己腦海中有浮現一步一步具體必須去執行的步驟,看得出我跟半年前自己的差異與進步,心理真的是很感激。

【規劃方案】

給了我釣竿,點燃我對資產配置、風險管理學習的火苗。

●資產配置:讓資產配置更有方向,自己也可以列出具體執行的行動指標了!因為老師知道我資產的總額,所以可以具體指出要投入多少數字,不然以前聽到那個數字都會覺得恐慌,不敢投入會很害怕。不過我仍會再做一些功課,了解後再投入

●保險:原來自己有這些保險!原來保險不是如爸爸說這麼恐怖的東西!原本想靠自己讀書去理解保險的,但老師在第一次的諮詢解釋很清楚,讓我快速就了解保險產品的用途以及建議配置。

診斷出來之後,老師也直接幫我挑好產品,藉由量身打造的產品,我能更具體的做功課查看我的需求。對我來說,讓我很有效率去了解保險的方式,是很大的進步。不然保險商品這麼多,我覺得我看書應該看不下去吧…

【我得堅定的「從頭到尾」執行方案】

我在諮詢前有做了下列動作,我覺得在諮詢的時候非常有幫助

●存錢:好好存錢才會有資金可以投入XD

●記帳:至少要知道平常錢都花去哪裡了!記個一兩年之後要開編列預算表,我覺得列預算才是記帳的終極目標

●對薪資敏感:了解自己薪資結構,以及所繳納的勞健保,還有不同工作,給予不同福利在自己心中的分數占比

看到了嗎?這就是「正道」傳達出來的價值。

還好,我在成為財務建築師之後,先替我自己完成了財務規劃,然後再從我身邊最關心的人開始做起,現在情況已經完全不同。我非常明確地知道我現在下的每個財務決策到未來會變成什麼樣子,這真的會讓人感到安心。

小時候玩過一種遊戲,在一張紙上畫上各種不同的起點跟路線,最終只有一條路線可以到達目的地,在玩之前要把紙卷起來,然後選定一條路線,邊走邊打開,最後才會知道你選的路是否能到達終點。

那……難道自己的財務管理要像這個遊戲一樣,走到最後,才來知道有沒有達到目標嗎?

有沒有什麼方式可以預先知道自己的財務全貌長什麼樣子,才不會努力錯方向?

當然有,這就是我推行的「財務建築師」正在做的事:傳遞正確的財務管理的觀念,幫助更多家庭制定專屬的財務藍圖,實現財務目標。不推銷、不建議他們不需要的,這也是財務建築師的職責與使命所在。

系統性思維,決定你是不是一流的工作者

這一個星期,我跟人在線上約聊財務規劃的頻率,大概是這幾年的最高峰。平均一天大約有好幾十人以上,聊下來,我發現一件事,那就是在財務上有較好的累積的人,他們通常都具備「系統性思維」。

這些人,有些是我在大陸社群裡面的同學,還有幾位是想往「財務建築師」領域發展的人。面對目前工作領域的問題,他們的反應都很快,一旦發現自己在某個領域,怎麼做都得不到好的成績時,會立刻去找該領域有做出成績的人,直接付費近距離學習,並且立刻調整自己的做法,或者馬上砍掉重練,這甚至已經內化成他們的思考系統。

這樣的人,不管在職涯發展、個人商業模式、財務管理,健康管理等,都會帶著目的去調適,把自己的時間,一分一秒都當作最後一刻在花,不會輕易的浪費時間。

這讓我想起,以前在金融業,我見過一個很奇怪的現象,有許多從業人員,到處上課,但心態跟習慣一直沒有改變,用錯誤的方法一直重覆同樣的事,卻希望出現不一樣的結果,甚至有人為了成交,手續費給客戶打折,還自付稅額,做起賠錢生意,就只為了上台領獎,或是拿到公司的出國旅遊資格。

俗話說:殺頭的生意有人做,賠錢的生意沒人做?其實有耶!

我在金融業,看到好多人在做賠錢的生意,就只是為了保住一份工作,實在令人匪夷所思,如果再加上為了這份工作所需要多花出去的交際費、服裝費、交通費,算一算,不上這個班,搞不好還可能省下更多錢。

同樣的,在投資方面,很多人一直在重覆的單點式思考,沒有打造出一個會讓錢自己流進來的系統,時間一久,看不到財富的累積出現什麼成果。

這都是缺乏系統性思維所導致的。

在我的學員裡,通常越主動發問,越主動來跟我連接的人,學習的效果越好,都會越快出結果。

不管是我平台上的各種課或者是財務建築師的培訓課,能快速出結果的人,都有以下特質:

1. 求知若渴的問問題

因為有在實做,所以才會出現問題,問到答案又立刻去實做,出現正向循環。

2. 知道「不學」什麼更重要

他們知道時間很寶貴,不會被市場上的各種課程弄的眼花撩亂,明確的知道現階段的自己需要什麼。

3.以終為始

以結果來倒算所有的行動,把具體的行動拆解到每天的小目標當中。

舉個例子,昨晚的比特幣價格突破了歷史新高,我非常開心能夠參與其中,但如果我之前沒有打造出我們家現在這個投資系統,並且用賣算力的方式去參與它,老實說我現在手上應該不會持有比特幣。

因為現金流沒管理好,就算買到了好標的,也常會因為要用錢就賣掉了,還有投資的方式不對,波動一大,就嚇到賣掉了。

所以,好好的規劃一下,給自己一個建立系統性思維的機會吧?別再做賠錢生意了!現在就加入我們:https://lihi1.com/jqgPb

Photo by Marten Bjork on Unsplas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