獲得工作成就感的秘密,在於提振他人的生活
記得之前我的書《80求穩,20求飆》發表會時,來了幾位同樣目前也在金融業的同學,其中有一位來自台南,目前在某銀行擔任訓練理專金融商品相關知識,她在會後加了我LINE,然後就發了這段文字給我

看到她面臨的問題,我就想到我剛從香港回來臺灣上班的日子,因為在行業內已經十多年,每天就是按表操課,像機器人一樣,當初入行的熱情已經被業績壓力逼到消磨怠盡,甚至會自己一直自動感冒、生病、請假,自動不想上班。
有一天,我的喉嚨再次發炎,一大早請假慢慢地晃去看醫生,在路上,看到大家都趕著去上班,或者是已經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準備開始工作。那個當下,我突然有一種感覺,每個人在自己的崗位上所提供的服務,不管是醫生、老師、便利商店店員、早餐店店員、店家老闆、幫我掛號的護士、在路邊發DM的房仲等,他們負責的,其實是客戶的人生。
房屋仲介,大部分家庭是要用一生的積蓄,去換一間讓自己安定幸褔的房子;醫生看病,更不用說了,病人是把命交到他們手裡;早餐店,賣吃的,各式各樣的服務,負責的就是客戶的整個人生。
再反過來看看我自己所在的金融業,我們關心的是把手上的金融商品賣給客戶,告訴客戶這檔基金或股票如何值得買?為何潛力大?漲幅空間大,但似乎沒有人關心客戶內心真正的需求是什麼?是否真的需要你推薦這樣的金融商品?
這社會對我們個人成就的推動,已經造成我們嚴重的過勞,而這通常都是來自兩個原因:第一個,社群媒體讓我們能全年無休地接收其他人的成就:加薪、買了新包、新房子,不斷傳送競爭的訊息,然後引發大家的不安全感。再來,在公司裡,長官的數位管理,不管是KPI或者OKR,都變成難以估量的壓力,我們的工時更長、睡眠更少、壓力也更大。
這年頭,大家都覺得自己很努力,但就是達不到預期的結果,因為大部分的人工作,都是做表面功夫,以為做過了就是會做了。從來沒有用心,也沒有去認真思考過……就像我在金融業最後那段時間一樣,活脫脫就是個職場老油條。社會不去質問這種瘋狂的制度,反倒在懲罰那些不快樂的人,好像沒有拿到業績就是人生失敗。
然後就變成:「反正就是一份工作嘛~何必思考這麼多呢?能交代過去就好了。」然後像機器人一樣,上班等吃中餐,吃完中餐等下班,下班之後又百般無聊,接著開始抱怨人生……永無止盡的惡性循環。
脫離惡性循環的方法……我想通了!
我的決定性瞬間,就是從那次的早晨看病開始。我不想再過這種日子,於是開始了我的創業之旅,學習大量應備的技能,接著開始了我的自媒體人之路:我努力利用網路,傳達更多正確的理財觀念。
而那位台南的粉絲,非常認真的與我討論了她未來想要走的方向,並且自動附上她的履歷表,我心裡有個聲音告訴我:時間到了,你該幫助更多想和你一樣的金融從業人員了。
與誰同行,將決定你的未來。如果你也想像我一樣,利用你的財務金融專長,來幫助更多人,幫助了他人,自己會發亮,請跟我一起踏上「財務建築師」之路。想參加財務建築師的訓練?https://lihi1.com/0jTP2